风光秀丽的五通桥,素有“小西湖”之美誉,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赞曰:“且喜蜀中风景好,桥滩春色似杭州。”五通桥城区依山傍水,城内榕荫披覆,两河碧水四季如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通桥人传承历史,也编织出了属于这个地区特有的文明,无论是它的盐文化、龙舟比赛、桥牌、旅游以及美食等无一不成为了这个城市独特名片。

小西湖风景
五通因“盐”而兴 拥千年盐业文明积淀
一座城市因为文化而有内涵,文化味浓郁的城市常常让人敬仰、让人向往。五通桥因盐而兴,拥有千年盐业文明积淀,具有近千年盐业文明传承。
小城在历史长河中静默流淌千年,经年之后,浓郁厚重的盐文化已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内在品格。“盐”是它的底蕴,是它的内涵。读这座城市,似是在读一本意蕴悠长的书,让人爱不释手,细致品味。近年来,为了让积淀千年的文化不被尘封,五通桥提出了“文化兴城”的战略,大打“盐”文化品牌,奏响小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强音,城市内涵不断彰显。
为小城著书立说,将小城的历史与未来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向众人娓娓诉来,激荡人心。无论是2009年的《小城之远》还是2011年的《千年盐城五通桥》,无不让人们在文字中领略到这座被誉为“川南明珠”的小城,独特的城市魅力。许多人期待着走进这座城市,漫步在它光影交错的街头,穿行在那古韵悠长的巷陌,看一看那十里古堤、千株古黄葛树的蔚然景观,小西湖里“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如诗画卷,感受这座城市的宁静悠远。

赛龙舟比赛
五通又名“游泳之乡” 赛龙舟民俗历史悠久
五通桥人喜游泳,水上活动十分丰富,这里有着全国“游泳之乡”的称号,也是全国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龙舟会更是这一带颇具吸引力的民俗活动。
暮春时节,茫溪河、涌澌江上三五龙舟竞渡,鼓点声传遍沿河两岸,便是龙舟会开幕的前奏。风清云淡,栀子飘香的五月,是赛龙舟的好时节,一到阴历五月初五龙舟会,五通桥城内满是人流,沿河菩提山、茫溪山上、楼房上甚至河畔挨挨挤挤的黄桷树上都有围观者。
五通桥龙舟盛会由来已久,据史记载,清顺治年间,五通桥就盛行举办端午龙舟会。乾隆年间,开始了端午龙舟竞赛和抢鸭子活动,沿习成俗,从不间断。咸丰年间整治河道后,龙舟会一年胜一年,附近水路码头均有龙舟前来参加,有的年份多达百只以上,几十里外的乡民也像赶庙会似的邀约亲朋好友前来观看。《犍为县志》有“五月端午节,五通桥尤竞行龙船会,仕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的记载。

桥牌文化
桥牌文化 五通桥人地道娱乐方式
桥牌又名“贰柒拾”,它是一种形同树叶的纸叶子数字娱乐牌,一种彻头彻尾的乐山地方文化娱乐乡粹。
从二百多年前五通桥码头工人运盐运煤手中的竹签牌闲玩娱乐逐步演变、发展到今天的桥字牌,再普及推广为大众娱乐的乐山贰柒拾,桥牌文化历经几十年的传承,终将载入历史史册。
有人曾说“人生如戏亦如牌”,智慧、韬略、成败、悲喜,一切都在红黑80张牌里,80张牌折射出百味人生。相信在那一张张红黑纸牌中,有历史,有故事,有欢笑,也有泪水。
五通特产美食 每人心中都有家乡的味道
中国历来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要说四川,那自然跟吃脱不了关系。有人说,乐山是吃货的故乡,这句话不假。作为旅游城市的乐山,除了其风光秀丽的旅游资源,它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也是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驻足。
苏稽跷脚牛肉、牛华豆腐脑、乐山串串香、五通“豆腐乳”....。.说到五通的招牌特产,除了“腐乳”,就还有西坝米酒、苦笋等。这些个美食,也成了五通人心目中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