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 省政府 省人大 省政协
欢迎您光临安徽企业文化网!您是第 访问本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企业文化 企业之歌 高端声音 科教园地 专家名人 地方特产 招商信息 人才交流 电子商务 需求供应 职工之家 行风热线
衣食住行 廉政文化 祖国各地 安徽名企 安全文化 会员风采 社会责任 法制园地 社区乡镇 文学艺术 理论园地 党史纵览
海外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海外文化

国外华语文化匮乏:阿富汗安装卫星锅看非诚勿扰

发布时间:2013-05-09 15:25:33 点击数:256次
 

华语文化,海外难求?

  《环球》杂志记者/李雪笛(发自东京)

  《环球》杂志记者/王丰丰(发自华盛顿)

  《环球》杂志记者/陈杉(发自喀布尔)

  《环球》杂志记者/刘恺(发自莫斯科)

  很多人以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在国外获得华语文化产品,不管是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还是图书,都不再困难。但与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在不少地方,也有许多人用“好山好水好无聊”来形容当地华语文化资源的匮乏。

  根据《环球》杂志的调查,在不同的国家,情况似乎有所不同:在北美和日本这样的华人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华语文化产品的获取渠道已越来越丰富和便捷;而在华人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出于种种原因,华语资源的供给常常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自给自足”。

  日本书店卖《读者》和《知音》

  李姗姗2012年毕业于一所日本名校,现在任职于日本某大型企业,只要公司同事没有安排周末聚会,她都会在每周五晚上23点(日本和中国有一小时时差)前准备好瓜子,坐在电脑前守候湖南卫视当下最热门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

  李姗姗说,其实她最初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目,忽然从某一天开始,每到周五晚上打开微博,都会看到朋友们关于《我是歌手》的各种议论。出于好奇,她在网上看了一期,可是没想到,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被节目吸引了。此后,李珊珊每周五晚上又多了一门必修课。

  她说,以前在日本留学时,白天上课,晚上打工,睡觉时间都不够,根本就没空看电视。当时,朋友们谈论的中国明星,她更是一个都不认识,那段时间她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和中国流行文化完全脱节了。工作稳定之后,休息时间多了起来,看腻了闹哄哄的日本节目,她开始怀念当年看《超级女声》时的疯狂。

  如今的日本,网络技术相当发达,只要在电脑上安装一个软件,世界各地的节目全都可以看到,图像也很流畅。李姗姗说,《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她一个都没落下,就算错过直播,节目视频也很容易找到。她认为,中国好看的节目已越来越多,水平并不比日本的差。

  虽然生活在日本,可自嘲为“吃货”的李珊珊毕竟还是长了一个“中国胃”。她是中国物产店的常客,每个月要去“进货”至少一次,瓜子、八宝粥还有酸辣粉,都是她的最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这个中国物产店的楼上居然有一家中文书店,从传统文化到网络小说,图书种类之多令她惊讶。更让她兴奋的是,在放杂志的书架上,还摆着她从中学时代就很喜欢的《读者》和《知音》。

  不过,在中国只要3元的《知音》,在日本每本标价280日元(约合人民币20元),相当于一个日本麦当劳双层吉士汉堡的价格。这价格让当时还是学生的李珊珊有些望而却步,不过她还是买了一本。

  与李珊珊相似,在日本从事国际关系教学、研究的朱建荣教授也喜欢逛中国物产店。

  朱建荣1986年来到日本,如今已在这里生活了26年。早些年,他在东京上野区的路边发现了一家挂着“中国物产”招牌的店铺,非常激动,于是想买些中国食材回家,靠美食略解乡愁。可进店之后却大失所望,因为所谓的“中国物产”,只是一些笔墨纸砚,甚至还有清朝官帽这样的老古董。

  回忆起初到东京的情景,朱建荣说,第一个月,环境陌生,心里孤独寂寞,完全接触不到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后来,他终于从华侨朋友那里借来了一盘中国的音乐磁带,回到房间后便迫不及待地把磁带放进录音机,按下播放键。他说,在那之前,看到文学作品里面描写音乐“如甘泉般涌入心田”总会有些质疑,但那一次,他真正体会到了“甘泉”这样的比喻绝非夸张。正是那盘磁带,让他在异国他乡与中国文化再次连接在一起。

  朱建荣认为,20多年前,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非常大,1990年前后,中国的GDP只有日本的八分之一,当时在日本,不要说中国的书籍和音乐,就连一家像样的中餐馆都非常难找。1992年前后,中国经济开始崛起,日本大学也随之开设了中文课程,这可以说是中日交流扩大和中国文化在日本发展的重要节点。

  相比以前,除了专业书籍以外,现在想在日本寻找大众中文读物已经非常容易了。不仅是在日本的华人华侨需要中文书籍和音像制品,许多学习中文和需要了解中国的日本人也同样需要。

  如今,在日本大型连锁音像制品租赁店蔦屋书店里,已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影视和音乐碟片,不过以港台为主,只有一些参加过国际电影节的大陆电影才会被收录。相比之下,摆放韩国影视碟片的货架规模要大得多,是中国的十几倍。

  北美华语网络电视热播《甄嬛传》

  2月19日,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斯特拉斯莫尔音乐厅座无虚席。台上,中国歌唱家宋祖英正将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民歌献给台下近两千名侨胞。

  这是中国国务院侨办举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系列演出中的一场。2013年新春,该系列演出有两支艺术团组出访北美。宋祖英美国音乐会于2月16日至3月3日先后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等地举办。美加艺术小组先后在迈阿密、休斯敦、达拉斯、盐湖城、渥太华、蒙特利尔、卡尔加里等城市连演7场。

  而此前,由香港舞蹈团和广东省歌舞剧院联袂演出的《清明上河图》,已于1月11日和12日在华盛顿连续上演。这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中华风韵”海外巡演项目继精品舞剧《一把酸枣》《丝路花雨》和《牡丹亭》之后,又一次在美成功演出。

  除了“阳春白雪”,华语歌星、笑星的世界巡回演出一般也都不会漏过美国这一站。过去的一年,郭德纲、五月天、萧敬腾等个人或团体先后登陆美国,不少华人专程赶到举行演出的大西洋城等地,一饱眼福和耳福。

  此外,不少华语电影也会在美国上映,虽然一般都只会在大城市点映,但只要有心,在美国还是能看到《1942》《金陵十三钗》《春娇与志明》《太极》《赵氏孤儿》等华语大片。诸如《桃姐》一类的获奖华语影片,也能在各类亚洲电影节上看到。

  演出和电影只是文化生活的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网络点播技术的进步和居民住宅网速的普遍提高,一些北美视频服务公司开始尝试发展网络电视业务,并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眼下在美国,最红火的网络电视公司当属NetFlix与Hulu两家。前者更有丰富的华语片资源,从《赤壁》到《花样年华》,从《画皮》到《龙门飞甲》,甚至还有《流星蝴蝶剑》《旺角卡门》这类比较“古老”的电影。当然,这些美国主流的网络电视点播服务主要是提供欧美电影、剧集等内容。

  不过,现在专门面对华人的网络电视在北美也有不少,包括iTalk TV、魅力中国、麒麟电视等。这些服务大多是整合中国国内各电视台资源,另有一些电影资源,用户除可以与国内同步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外,还可以看《甄嬛传》《楚汉传奇》等热播电视剧。

  对于一些并不习惯利用网络设备来观看电视的观众而言,传统的华语电视台或许是更现实的娱乐来源。美国华语电视发展较为迅速,相关统计显示,包括卫星电视在内,美国大大小小的华语电视台现在加起来有50个之多。除了娱乐,它们还为华人提供资讯,这是网络电视难以填补的空白。如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国主流媒体的电视节目已经进入美国主流华语电视网。

  与华语演出和华语电视的兴盛相比,在美国的书店中,华语书较为罕见。美国大一点的图书馆中会有中文书出借,但数量有限,种类也不多。

  在阿富汗架个卫星锅看《非诚勿扰》

  老汪是在阿富汗工作的《环球》杂志记者,他曾在赴任前通过国际货运寄些书到喀布尔。不料,人到了喀布尔,却被告知书连同一起寄送的衣物等,被扣在阿富汗海关。

  “我们到达海关时,一个官员拿着明细单问,你这箱子里有书?我说,不多,都是自己看的。他随后摇头说,这些书都得没收,”老汪回忆起来依旧一脸无奈,“为了拿到那些书,我们起码往海关跑了五六趟。”

  老汪带的书一共二十多本,全都是中文书籍。海关官员没有解释为何扣押,只是强调都要没收。

  “他们甚至暗示可以用钱来摆平这些事。但是到了最后,这些书也没有拿回来,只是把其他的东西还给了我。”老汪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愤愤不平,“他们也看不懂中文,我的书也没有插图,但他们连没收的原因也不愿意解释。”

  从此之后,老汪都会告诫来阿富汗的同事,想带的书别走国际货运,都得随身带。

  如今,连年战乱和传统宗教礼法的约束已使阿富汗与外界的文化沟通渠道日益稀少。阿富汗街头,书店稀少,中文书籍更是难寻踪迹,也几乎没有中国影视剧光碟售卖。

  首都喀布尔最大的阿里亚纳电影院许久没有放过中国电影。因此,卫星电视成了为数不多的为在阿中国人带来中国影像的渠道。

  李肖峰来自浙江,在喀布尔经营一家中餐馆,大家都叫他老李。老李在饭店楼顶搭了个卫星锅,餐厅里安了电视机。这样,来此吃饭的中国人就能看到来自家乡的节目。

  “除了电影频道和电视剧频道,其他中央台频道几乎都可以看。我们还能收到很多省级卫视,这样也有一些电视剧可以看,还有我老婆爱看的《非诚勿扰》。”老李笑呵呵地说,“费用不贵,也就安装卫星锅时收了200多美元。”

  今年除夕,来老李这里吃年夜饭的中国人,就是通过这个卫星锅看了中央电视台春晚。当刘谦的近景魔术登台时,餐厅里的人个个盯着电视目不转睛。

  春晚结束时大家都说,有电视看,除夕也更像在家过的。

  “中国书籍在俄推广出现了停滞”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驻莫斯科代表处总代表屈院生,在俄罗斯经营业务已有十多年。谈起中国图书在俄推广现状,老屈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每年秋天,莫斯科都会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年年参展,这已经成为屈院生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在他看来,参加一个书展,显然不足以改变中国图书在俄罗斯的生存困境。

  “从客观情况看,‘汉语热’的升温并没有有效带动中国图书开拓俄罗斯市场。从种类和数量上看,关于中国的图书,研究类著作总体上有所增加,但在文学、历史、文化、纪实等大众普及类书籍方面,反而出现倒退趋势。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书籍或者关于中国的书籍在俄罗斯的推广,可以说是出现了停滞。”俄罗斯东方书籍出版社(原东西方出版社)社长维什涅夫斯基如此概括中国图书目前在俄罗斯的境况。

  对于这一看法,老屈有些无奈地表示赞同。

  在莫斯科逛过数十个书店、图书展后就会发现,维什涅夫斯基的话基本符合中国图书在俄市场的生存状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缺乏有影响力的畅销书和常销书;面向大众的文学作品和儿童读物少;反映当代中国变化的书籍极为有限;教材和辞典方面大部分是俄罗斯人编写,种类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较为陈旧;原版中国图书进口几近停止,从中国引进版权的图书也很少。

  在莫斯科最大的书店“图书之家”内,外国原版文学专区的店员娜塔丽娅介绍说,这里几乎没有中国文学原版书上过架。《环球》杂志记者发现,俄文版的中国文学书也只有《水浒传》和《中国当代中短篇小说选集》等寥寥数本,并且都是几年前出版的。

  相比之下,介绍日本的书比介绍中国的书要多出不少。比如,就畅销类文学书籍而言,村上春树和三岛由纪夫拥有一批忠实的俄罗斯读者。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卢比扬卡地铁站附近的“环球图书”,是一家汉语学习类和介绍中国类图书较为集中的书店。管理员拉莉莎指着书架说:“和以往相比,现在汉语学习和介绍中国的书的确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数量还是不多,并不是说缺乏读者需求书店不愿销售,而是出版得少,从中国直接引进的原版书就更不用说了。”

  在莫斯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徐佳说,到了国外之后,就几乎看不到中国图书和杂志了。平时只能依赖网络,看看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来“解解馋”,“不过,它们也经常因为版权原因,无法在网络上播放”。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翻译和文化差异等原因,现在网络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也在客观上挤压了中文图书在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不少研究汉语和中国的人士都从网上获取免费材料,或者到中国去购买所需书籍。

  不过,在屈院生看来,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缺乏有效运作机制可能是俄罗斯找不到几本中国图书的更重要原因。他感慨地说:“公司出口中国图书方面的业务几乎已停止,现在主要从事杂志和报纸业务,中国原版图书主要通过汉办这条线进入俄罗斯,但是那些书大部分存放在孔子学院,没法进入当地书店。”

  他认为,图书的编写和翻译、印刷出版、营销发行以及两国出版单位的接洽和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国内没有一个具体决策和实施机构负责操作这些事情。这样,即使有好的合作方案,也经常没有办法得到落实。而且,许多国内出版机构奉行的是“应景”出版方式,在“汉语年”“国家年”期间出版书籍作为“工作成绩”,出完搞一个首发式后,就再无下文了。

  在莫斯科从事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推广多年的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认为,可以尝试在莫斯科筹建中国书店,一方面使中国图书落户俄罗斯,另一方面使该书店成为中国图书的展示窗口,并满足俄罗斯读者的购买需求。他建议,该书店可以由汉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驻莫斯科代表处以及中国文化中心联合管理和经营。

更多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企业文化高端声音企业之歌新村建设管理员入口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安徽省社科院 | 安徽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安徽经济信息网 | 中国企业文化网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 广东企业文化网 | 福建企业文化网 | 中国百家企业网 | 浙江企业文化网 | 湖北企业文化网 | 中国电力文化网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12-2013 Www.ahq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企业文化官方网站
主办 :安徽省企业发展研究会
投稿信箱:ahqywhw@163.com 电话:0551-62769709 15551188212 QQ& E-mail:873807137@qq.com
联系地址:合肥市屯溪路235号省军区文化站 邮编230022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皖ICP备202301189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922号